复旦大学
MBA、EMBA、MPAcc招生 选课系统 网络教学课堂 系统:OA、VCampus、URP 汤钊猷院士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 我校...复旦大学2005年度十佳辅导员表彰…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监察工作实施方案 践行“八荣八耻” 铸造民族...
www.fudan.edu.cn
欢迎访问复旦大学招生网
...欢迎访问复旦大学招生网 想要了解复旦大学招生信息,请点击访问复旦大学招生网>> 镜像一镜像二想参加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请点击访问复旦大学网上报名系统>> 镜像一镜像二欢迎访问复旦大学招生...
www.ao.fudan.edu.cn
欢迎光临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
复旦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生参加复试(拟录取)分数基本要求...欢迎点击查阅我校2006年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博实施办法、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博士生招生简章、硕士...
www.gs.fudan.edu.cn/new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马相伯先生从《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选取。1917年改为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战爆发后,内迁重庆北碚,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科综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此后,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王生洪教授,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现有新闻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医学院等17个全日制学院,含70个系,70个学士学位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5个(其中自设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9个(其中自设14个),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学校还设有77个研究所、126个跨系科的研究中心。目前在校各类学生44 3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近15 800人,硕士、博士生11 000余人。全年接收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4 670人。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50多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多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超过21亿元。近年来,为迎接百年校庆,校园基本建设全面铺开,江湾新校区1 500亩土地已动工兴建,预计一期工程在百年校庆前完成,张江园区和新闻学院园区的建设也进展顺利。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130多个,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文、理、医科3个图书馆,全校共有藏书433余万册,期刊总数超过2.5万种,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 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 45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在职博士生导师74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人。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引进人才,实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还拥有中山、华山等9个附属医院,集医疗服务、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于一体。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有8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为临床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复旦大学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和多学科优势,将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学校从1994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2001年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开放选择专业、推行学期开课制和暑期教学活动、设立自由选修学分、提供第二学位和第二专业辅修等多种途径,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上,不断给学生成长创造各种机会。学校大力提倡“名教授上基础课、带基础实验”,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建立严格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历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奖数始终名列全国前茅。学校注重课堂内外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在反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复旦大学三次获得团体第一名,成为第一所永久保留“挑战杯”的学校。学校把加强和发展研究生教育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始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激励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迄今为止,在6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33篇入选,总数稳居全国高校第三。建校以来复旦大学共培养了近2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包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培养的3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复旦大学科技工作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复旦大学取得了优异的科技成就。我国第一支医用X光管、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块锗单晶、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世界首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手术等就诞生在复旦大学。近年来,复旦大学的科技工作在规模与层次上更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学校在研科技项目近2 000项,年科研经费已超过3亿元。每年都有研究工作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申请专利与授权专利数也居于我国高校前列。在生命科学、先进材料、基础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如,蛋白激酶在阿片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信号盲分离和主成分(微小成分)分析;硅基低微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制备;重组链激酶(r-sk)的研制、开发与临床应用;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有序排列的纳米多孔材料的合成与组装;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高速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专用材料生产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等研究成果都获得了国家级奖励。
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复旦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特等奖。在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共获奖93项,占获奖总数的35% ,其中蒋学模、刘放桐老师获学术贡献奖。在2003年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有22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获一等奖5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复旦有5项成果获2000年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 国际学术交流非常活跃,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向3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誉博士、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等称号。在校学生国际交流数不断增加,2003年有500多名学生出国出境学习,其中长期派出学生240余名,短期的近300名,2004年更上升到616人。美国前总统里根、副总统切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荷兰前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德国前总理科尔、爱尔兰副总理等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都曾到复旦访问并发表演讲。2002年以来,共有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访问。复旦大学积极参与各类重要国际大学组织,继1998年成功举办了“东亚研究型大学”年会之后,2000年成功举办“21世纪大学校长协会”第4次年会,2001年又成功举办了“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第五次年会。 近几年,复旦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携手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复旦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学校每年都得到他们的大力资助。
日月光华旦复旦!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投资下,复旦这所百年名校正上下齐心、奋勇争先,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咨询及联系方式
有关我校各院系、专业的详细情况,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了解:
1、 复旦大学招生网站:www.ao.fudan.edu.cn 或www.ao.fudan.sh.cn
2、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热线:021-5566 6668
3、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电子邮箱:admission@fudan.edu.cn